
工作人员将菜叶、果皮等有机垃圾送入进料口。

经过一系列处理,有机垃圾“变身”有机肥料。
□本报记者 薛 芸 文/摄
随着异地新建的青草巷农副产品批发市场的开业,我市第一个有机垃圾处理站也进入了试运行阶段,该项目为全省首创大型农贸市场有机垃圾专项处置系统。据了解,青草巷农副产品批发市场每天约产生生活垃圾20吨,其中80%为菜帮菜叶、瓜皮果壳等有机垃圾。该项目运行后,通过挤干脱水、微生物发酵等环节,可实现垃圾减量70%,生产初级有机肥,深加工后可用于园林绿化工程,不仅实现市场内垃圾减量化、无害化处理,更能推动资源化利用和循环经济发展,创造生态种植效益。
有机垃圾“变身”有机肥
有机垃圾是指生活垃圾中含有有机物成分的废弃物,主要有果皮、菜皮叶、剩饭菜等。在农贸市场,每天都会产生很多烂菜叶、烂水果、鱼肚肠等有机垃圾,焚烧或填埋的处理方式不仅占用土地资源也会造成一定污染,怎样处理好这些垃圾,使资源循环再利用,新建的青草巷批发市场先行试点了就地处置有机垃圾。
记者在青草巷批发市场内的蔬菜区旁看到,一排浅绿色的房子便是有机垃圾无害化处理站,房顶上还分布着五六个风球免电力排风扇。走进室内,没有想象中垃圾处理的异味,此时,工作人员正在入口处分拣市场里运来的有机垃圾。菜叶、果皮等有机垃圾被送进处理设备的入口,塑料袋等其它垃圾被工人挑拣出来,不能混入其中。工作人员介绍,市场上出来的蔬菜、果皮、纸壳等有机垃圾都可以进行就地处理。有机垃圾通过市场经营户分类投放、保洁员分拣后被送进有机垃圾处理机进行粉碎,粉碎后的有机垃圾经挤干脱水后加入微生物进入渐进式发酵槽,在微生物作用下,垃圾逐步发酵并除臭,经过72小时发酵后,有机垃圾减量70%左右,并形成初级有机肥,再经过加工后将可以用于园林绿化和其他农业种植。
记者在有机垃圾处理设备的脱水环节看到,经过脱水的有机垃圾已经变成了很干燥的植物纤维,而在最后的出料口,有机垃圾已经看不出原来的样子,变成了有机肥料。“整个处理过程中排出的水是天然有机的,发酵时产生的气体也是经过分解、消毒后再排出的,所以对环境没有任何污染。而且,近期产出的有机肥我们已经在自己公司的苗圃进行试验种植,不久后便可以在园林绿化种植上大量使用。”处理站工作人员介绍。
日处理量最多可达30吨
据了解,有机垃圾处理项目总投资500万元左右,占地400平方米左右。技术员告诉记者,100吨有机垃圾经过微生物的发酵处理后,可以产出初级有机肥30吨左右。这套有机垃圾处理设备每天最多可以进料30吨,现在市场刚开始营业垃圾还不算太多,每天产生的有机垃圾都能处理掉。
记者从青草巷批发市场了解到,市场现在每天产生有机垃圾为20吨左右,其中约80%为菜帮菜叶、瓜皮果壳等有机垃圾。异地新建之前,市场的有机垃圾以焚烧为主,焚烧后产生的飞灰经过处理再运往东沙填埋场进行填埋,运输成本相当高。记者在有机垃圾处理站旁边的垃圾中转站看到,保洁人员正在压缩的垃圾大多为不可回收垃圾(其他垃圾)。保洁员告诉记者,有了这个有机垃圾处理站,垃圾中转站需要压缩处理的垃圾就少多了,保洁人员也会在清扫时把混入有机垃圾中的其它垃圾分拣出来,把有机垃圾送去就地处置。
垃圾分类实现生态效益
有机垃圾也是一种潜在的生物质资源,通过适当的技术加以有效利用,不仅能消除其环境危害,而且回收了其中的能源。有机垃圾处理项目的顺利实施,不仅能促进市场垃圾减量化,更能实现有机垃圾的资源化再利用,改善土壤改良土地,创造生态种植效益。 市生活垃圾分类办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目前,我市正在一步步建立垃圾分类专项处置体系,每一类垃圾都要分类处置以实现减量化、无害化以及资源化利用。在农贸市场这些地方有机垃圾的产量可能要达到50%以上,怎样有效地把有机垃圾从生活垃圾中分离出来,是我们垃圾分类推进中很重要的项目。假如能在农贸市场周边兴建类似的设施设备或采取集中收运的方式对有机垃圾进行就地处置的话,就会极大地节约垃圾的处置成本,并且,它所带来的生态效益也是非常可观的。”据了解,目前,市场处置的有机垃圾以蔬菜、水果类的为主,今后烂鱼、烂虾、鱼肚肠等类似动物性的垃圾也将逐步纳入处置系统。
|